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始了对三维地质建模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然而,真正的“三维地质建模”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学者Simon W. Houlding首次提出的。在Houlding的推动下,三维地质建模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后,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维地质建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Mallet、Raper、李德仁、吴立新等人。他们的研究涵盖了三维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三维地质建模理论的发展。
在吸取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基础上,在老一辈地质学家陈毓川、叶天竺、李裕伟等指导下,结合近年来在西藏、新疆具体矿山勘探的实际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创新开发了一套适合地质勘探三维数字化、可视化和科学分析的软件——探矿者地质矿产勘查软件系统。
在应用领域方面,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油气储藏和数字矿山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三维地质建模可以用于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用于岩土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和采矿工程等领域的设计和评估;在油气储藏领域,可以用于预测油气分布和储量计算等。
此外,随着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进行矿山的勘探开发与储量估算,完成水电站的三维地质建模,以及基于钻井资料在油田建立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等。
总之,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并逐渐成为了地质学和相关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